2019年下半年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考论文导师名单及选题
编辑:广东自考网
日期:2021-06-22
热度:
课程购买
《自考视频课程》名师讲解,轻松易懂,助您轻松上岸!低至399元/科!
汉语言文学论文导师名单及选题 |
专业 |
编号 |
导师及论文选题 |
汉语言文学 |
1 |
【王坤】具有明显特色的文学形象分析(例如:张飞、鲁智深、猪八戒、福斯塔夫等) |
|
2 |
【王坤】通俗文艺与大众审美趣味的关系 |
|
3 |
【王坤】流行歌曲的歌词与古典诗词的关系 |
|
4 |
【王坤】港台影视文化对中小学生的影响 |
|
5 |
【王坤】金庸小说中男性形象分析(如韦小宝、萧峰、郭靖、杨康、张无忌、令狐冲、段誉、洪七公、黄药师等形象) |
|
6 |
【王坤】金庸小说中女性形象分析(如小龙女、黄蓉、赵敏、灭绝师太、周芷若等形象) |
|
7 |
【王坤】根据自己的爱好、兴趣、特长,自选题目 |
|
8 |
【潘智彪】论中(小)学生的审美教育 |
|
9 |
【潘智彪】论中(小)学生的素质教育 |
|
10 |
【潘智彪】论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问题 |
|
11 |
【潘智彪】审美教育与语文教学 |
|
12 |
【潘智彪】审美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|
|
13 |
【潘智彪】阅读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|
|
14 |
【潘智彪】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 |
|
15 |
【潘智彪】语文教学中的语感问题 |
|
16 |
【潘智彪】有关新课标的研究与探讨 |
|
17 |
【潘智彪】生活中的美学 |
|
18 |
【邓志远】论中学(小学)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|
|
19 |
【邓志远】论课文分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|
|
20 |
【邓志远】论字、词、句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|
|
21 |
【邓志远】论语文教学中美育与德育、智育的关系 |
|
22 |
【邓志远】论语文教学的美育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|
|
23 |
【邓志远】论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育 |
|
24 |
【邓志远】论语文作文教学中的美育 |
|
25 |
【邓志远】文学的形象特征浅论 |
|
26 |
【邓志远】文学的情感特征浅论 |
|
27 |
【邓志远】文学的审美特征浅论 |
|
28 |
【孙洪伟】古汉语词类活用 |
|
29 |
【孙洪伟】论汉字简化的利弊 |
|
30 |
【孙洪伟】对汉字拼音化的思考 |
|
31 |
【孙洪伟】网络语言研究 |
|
32 |
【孙洪伟】语言与社会文化 |
|
33 |
【吴吉煌】唐诗宋词中的颜色词 |
|
34 |
【吴吉煌】汉字书写使用的现状评析 |
|
35 |
【吴吉煌】字母词探析 |
|
36 |
【吴吉煌】普通话推广与方言使用状况 |
|
37 |
【吴吉煌】方言词语与普通话词语的比较研究 |
|
38 |
【刘街生】幼儿语言教育问题探讨 |
|
39 |
【刘街生】《围城》或《一半是海水、一般是火焰》之类作品的语言特色 |
|
40 |
【刘街生】网络语言浅探 |
|
41 |
【刘街生】地名或人名的语言特点及相关文化素质 |
|
42 |
【刘街生】广告语言浅探 |
|
43 |
【刘街生】中、小学语文教育问题探讨 |
|
44 |
【刘街生】语文教育与素质教育浅论 |
|
45 |
【刘街生】《围城》中的比喻 |
|
46 |
【林华勇】XX方言的词缀 |
|
47 |
【林华勇】XX方言的量词 |
|
48 |
【林华勇】XX方言的代词 |
|
49 |
【林华勇】XX方言的疑问句 |
|
50 |
【林华勇】XX方言的特殊句式 |
|
51 |
【林华勇】广州腔普通话的语法问 |
|
52 |
【陆烁】跨文化交际 |
|
53 |
【陆烁】语言、认知和思维模式 |
|
54 |
【陆烁】演讲、谈判,有效沟通研究 |
|
55 |
【陆烁】现代汉语语法、语义 |
|
56 |
【陈伟武】汉语称谓词研究 |
|
57 |
【陈伟武】古今简称探论 |
|
58 |
【陈伟武】简化字探源 |
|
59 |
【陈伟武】书刊错别字集议 |
|
60 |
【陈伟武】目前繁体字使用状况评析 |
|
61 |
【杨泽生】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|
|
62 |
【杨泽生】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|
|
63 |
【杨泽生】中小学语文教学探索 |
|
64 |
【杨泽生】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探索 |
|
65 |
【杨泽生】中小学作文教学方法研究 |
|
66 |
【杨泽生】中小学语文汉字教学研究 |
|
67 |
【杨泽生】汉字规范问题研究 |
|
68 |
【杨泽生】简化字问题研究 |
|
69 |
【杨泽生】网络用字研究 |
|
70 |
【杨泽生】方言用字探索 |
|
71 |
【田炜】与书法史有关的题目(各朝代各体书法研究、具体书法家作品研究、书法家生平硏究) |
|
72 |
【田炜】文字学相关研究 |
|
73 |
【田炜】(1)论篆书(或楷书、行书、草书、隶书)的形成 |
|
74 |
【田炜】(2)论简化字的历史 |
|
75 |
【田炜】(3)论简化字的功绩与存在的问题 |
|
76 |
【黄文杰】汉字学某一专题的研究 |
|
77 |
【黄文杰】汉字规范化问题探讨 |
|
78 |
【黄文杰】报刊错别字问题研究 |
|
79 |
【黄文杰】学生错别字问题研究 |
|
80 |
【黄文杰】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 |
|
81 |
【黄文杰】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|
|
82 |
【黄文杰】中(小)学学生素质教育问题探讨 |
|
83 |
【黄文杰】中(小)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|
|
84 |
【黄文杰】论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|
|
85 |
【陈焕良】语文教学之我见 |
|
86 |
【陈焕良】中小学文言文看古今词义的异同 |
|
87 |
【陈焕良】从中小学文言文看古今语库的异同 |
|
88 |
【陈焕良】从中小学文言文看词类的活用 |
|
89 |
【陈焕良】试论加强传统文化教学(如文言文、书法课等) |
|
90 |
【陈焕良】浅谈应试教育之弊端 |
|
91 |
【陈焕良】亦谈素质教学 |
|
92 |
【戚世隽】《红楼梦》中林黛玉与薛宝钗形象的对比分析 |
|
93 |
【戚世隽】《红楼梦》中的贾宝玉形象分析、王熙凤形象分析以及其它人物形象分析 |
|
94 |
【戚世隽】《红楼梦》中的对比艺术、象征艺术或其它艺术分析 |
|
95 |
【戚世隽】自选有关《红楼梦》的问题 |
|
96 |
【戚世隽】论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或其它问题 |
|
97 |
【戚世隽】中小学古诗文教学探索 |
|
98 |
【戚世隽】中小学作文教学方法探索 |
|
99 |
【戚世隽】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其它问题 |
|
100 |
【戚世隽】《水浒传》中的招安结局分析、妇女形象分析 |
|
101 |
【戚世隽】自选一古代文学方面的问题 |
|
102 |
【李南晖】《诗经》中的爱情诗 |
|
103 |
【李南晖】《左传》的叙事艺术 |
|
104 |
【李南晖】陶渊明的田园诗 |
|
105 |
【李南晖】唐代的边塞诗 |
|
106 |
【李南晖】王维的山水诗 |
|
107 |
【李南晖】李白诗歌中的月亮意象 |
|
108 |
【李南晖】李白与酒 |
|
109 |
【李南晖】李煜词试探 |
|
110 |
【何诗海】论《诗经》风、雅、颂的内涵及其分类依据 |
|
111 |
【何诗海】论《诗经》赋、比、兴的表现手法 |
|
112 |
【何诗海】论《楚辞》的地域文化特色 |
|
113 |
【何诗海】论《离骚》香草美人的比兴象征手法 |
|
114 |
【何诗海】论《史记》的文学性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|
|
115 |
【何诗海】从《古诗十九首》看汉末士人的生命意识 |
|
116 |
【何诗海】论建安风骨的内涵及其文学史意义 |
|
117 |
【何诗海】李白、杜甫之比较 |
|
118 |
【何诗海】浅谈宋词的流派 |
|
119 |
【何诗海】从《三国演义》看章回小说的文体特征 |
|
120 |
【欧阳光】中小学语文教学(可任选教学内容、教学方法、教学改革等方面)研究 |
|
121 |
【欧阳光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实践 |
|
122 |
【欧阳光】论《三国演义》塑造诸葛亮的艺术经验 |
|
123 |
【欧阳光】论《三国演义》战争描写的艺术特色 |
|
124 |
【欧阳光】论《西游记》的孙悟空形象 |
|
125 |
【欧阳光】论《牡丹亭》的杜丽娘形象 |
|
126 |
【欧阳光】论《桃花扇》的李香君形象 |
|
127 |
【欧阳光】论《儒林外史》对八股科举制度的批判 |
|
128 |
【欧阳光】论《儒林外史》的讽刺艺术 |
|
129 |
【欧阳光】唐宋诗、词名家名作研究(任选作家或作名) |
|
130 |
【倪彩霞】《诗经·国风》的民俗研究 |
|
131 |
【倪彩霞】《孔雀东南飞》与梁祝故事的比较研究 |
|
132 |
【倪彩霞】唐代边塞诗研究 |
|
133 |
【倪彩霞】《西厢记》中老夫人与《红楼梦》中贾母的比较研究 |
|
134 |
【倪彩霞】清代传奇《桃花扇》的结局研究 |
|
135 |
【吴国钦】李煜词评价之我见 |
|
136 |
【吴国钦】试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|
|
137 |
【吴国钦】豪放大师苏轼的婉约词 |
|
138 |
【吴国钦】试论中小学的古典文学教学 |
|
139 |
【吴国钦】论辛弃疾词 |
|
140 |
【吴国钦】古典长篇小说名著(任选一部)中的女性艺术形象试论 |
|
141 |
【吴国钦】《三言》中爱情作品的反封建倾向 |
|
142 |
【吴国钦】《红楼梦》中宝、黛、钗的爱情婚姻悲剧试论 |
|
143 |
【吴国钦】《红楼梦》中“金陵十二钗”的女性悲剧 |
|
144 |
【吴国钦】林黛玉论 |
|
145 |
【朱婵清】浅论李清照的词 |
|
146 |
【朱婵清】李煜词的艺术特色 |
|
147 |
【朱婵清】现代秘书素质初深 |
|
148 |
【朱婵清】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 |
|
149 |
【朱婵清】张洁小说的知识女性形象 |
|
150 |
【朱婵清】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 |
|
151 |
【朱婵清】浅论辛弃疾的词 |
|
152 |
【朱婵清】浅论王维的山水诗 |
|
153 |
【朱婵清】浅论李贺的诗 |
|
154 |
【朱婵清】《史记》人物传记的艺术特色 |
|
155 |
【刘卫国】沈从文小说的思想、艺术特色 |
|
156 |
【刘卫国】郁达夫小说的思想、艺术特色 |
|
157 |
【刘卫国】巴金小说的思想、艺术特色 |
|
158 |
【刘卫国】张爱玲小说的人物形象 |
|
159 |
【刘卫国】《围城》的思想与艺术特色 |
|
160 |
【刘卫国】金庸、古龙武侠小说的人物形象与文化意蕴 |
|
161 |
【刘卫国】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 |
|
162 |
【刘卫国】戴望舒诗歌的艺术特色 |
|
163 |
【刘卫国】论王朔的小说 |
|
164 |
【刘卫国】论陈忠实的《白鹿原》 |
|
165 |
【陈 希】论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点(或人物形象) |
|
166 |
【陈 希】论钱钟书《围城》的艺术特点(或人物形象) |
|
167 |
【陈 希】论当代“官场小说” |
|
168 |
【陈 希】论写实小说的局限性 |
|
169 |
【陈 希】论新中国新诗对象征主义的接受与变异(或中国新诗流派研究) |
|
170 |
【陈 希】舒婷诗歌的女性形象(或艺术特点) |
|
171 |
【陈 希】论“女性写作”意义 |
|
172 |
【陈 希】徐志摩诗歌的“飞”意象(或艺术特点) |
|
173 |
【陈 希】穆旦诗歌的中国经验与现代性(或中国先锋诗歌研究) |
|
174 |
【陈 希】网络文学或大众传媒研究 |
|
175 |
【张 均】论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 |
|
176 |
【张 均】朱自清散文艺术分析 |
|
177 |
【张 均】论沈从文的“湘西世界” |
|
178 |
【张 均】论张爱玲小说的女性经验 |
|
179 |
【张 均】论《围城》的讽刺艺术特征 |
|
180 |
【张 均】汪曾祺小说中的传统文化内涵 |
|
181 |
【张 均】论路遥小说中的悲悯情怀 |
|
182 |
【张 均】论《白鹿原》的历史意识 |
|
183 |
【张 均】余秋雨“文化散文”评析 |
|
184 |
【张 均】中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索 |
|
185 |
【郭冰茹】张爱玲小说解读 |
|
186 |
【郭冰茹】试论王朔作品或“王朔现象” |
|
187 |
【郭冰茹】以池莉创作为例,谈谈“新写实小说” |
|
188 |
【郭冰茹】苏童作品研究 |
|
189 |
【郭冰茹】王安忆作品研究 |
|
190 |
【郭冰茹】十七年(1949-1966)小说分析 |
|
191 |
【郭冰茹】解读林白《一个人的战争》 |
|
192 |
【郭冰茹】解读陈染《私人生活》 |
|
193 |
【郭冰茹】试论张欣小说的艺术特色 |
|
194 |
【郭冰茹】以《第一次的亲密接触》为例,谈谈网络小说的特色 |
|
195 |
【胡传吉】论鲁迅的《祝福》 |
|
196 |
【胡传吉】论鲁迅的《伤逝》 |
|
197 |
【胡传吉】论史铁生的《我与地坛》 |
|
198 |
【吴晓佳】中国近现代文学批评(可选文学批评史研究,也可选择单个批评家研究,如王国维、梁启超、周作人、胡适和茅盾等) |
|
199 |
【吴晓佳】东北作家群(其中单个作家亦可) |
|
200 |
【吴晓佳】丁玲 |
|
201 |
【吴晓佳】民族与性别研究(民族主义、女性主义的理论研究或抗战时期的文学研究) |
|
202 |
【吴晓佳】20世纪外国文学史(可选单个作家研究,几个作家的比较研究或某个专题、某种思潮的研究) |
|
203 |
【魏朝勇】中学生文学修养的培育 |
|
204 |
【魏朝勇】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|
|
205 |
【魏朝勇】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 |
|
206 |
【魏朝勇】鲁迅小说研究 |
|
207 |
【魏朝勇】20世纪80年代诗歌研究 |
|
208 |
【魏朝勇】西方现代文学研究(具体题目可自拟) |
|
209 |
【魏朝勇】电视与大众文化 |
|
210 |
【魏朝勇】广告语言与日常生活 |
|
211 |
【魏朝勇】娱乐文化与大众心理 |
|
212 |
【魏朝勇】电脑网络与知识学习 |
|
213 |
【肖剑】1、西方戏剧研究(可选择西方从古希腊到现代的某部戏剧,也可作西方戏剧与中国戏剧之比较研究) |
|
214 |
【肖剑】莎士比亚作品研究 |
|
215 |
【肖剑】古希腊文学作品研究(可选择古希腊悲剧、喜剧;古希腊神话等) |
|
216 |
【肖剑】西方经典小说研读(可选择名家名著进行分析) |
|
217 |
【肖剑】学员可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自选题目 |
|
218 |
【姚达兑】歌德小说研究(任选一部,比如《浮士德》研究)。 |
|
219 |
【姚达兑】《包法利夫人》研究。 |
|
220 |
【姚达兑】纳博科夫小说研究(任选一部) |
|
221 |
【姚达兑】博尔赫斯作品研究(小说或诗歌任选一部) |
|
222 |
【姚达兑】《圣经》文学研究 |
|
223 |
【姚达兑】班扬《天路历程》研究。 |
|
224 |
【姚达兑】莎士比亚作品研究(任选一部) |
|
225 |
【姚达兑】康有为作品研究 |
|
226 |
【姚达兑】梁启超作品研究 |
|
227 |
【姚达兑】卡尔维诺小说研究(任选一部) |
|
228 |
【古岭新】邓小平的文章写作观与具体实践 |
|
229 |
【古岭新】新时期秘书人才的素质与培养 |
|
230 |
【古岭新】《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》的实施与完善 |
|
231 |
【古岭新】造势与移情:广告词诉求研究 |
|
232 |
【古岭新】如何用“三贴近”方法搞好热点新闻报道 |
|
233 |
【古岭新】从富士康案看新闻官司的成因与对策 |
|
234 |
【古岭新】模糊语言在公文写作中的运用与发展 |
|
235 |
【古岭新】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写作与实践 |
|
236 |
【古岭新】政务公开对应用写作的影响与促进 |
|
237 |
【古岭新】中学生作文现状与教学研究 |
【广东自考网声明】:
1、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,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,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。
2、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,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。联系邮箱:812379481@qq.com。